古往今来 - 剧目介绍
大型新编史诗京剧《赤壁》是中国国家大剧院于2008年开幕一周年之际倾力推出的一部原创力作,同时也是大剧院目前为止制作的唯一一部京剧剧目。该剧故事取材自中国古典文学名著《三国演义》,是中国戏曲艺术与古典文学的一次完美结合。全剧以一千多年前的传奇战役"赤壁之战"为原型,讲述了中国东汉时期魏、蜀、吴三国鼎立,蜀、吴两大阵营结成联盟、巧施妙计,通过"草船借箭"、"火烧赤壁"等军事谋略,以弱胜强的历史故事。
《赤壁》在京剧传统"三国戏"的基础之上,秉承"继承传统、略有创新"的创作思路,一方面把握住传统京剧的精髓,另一方面融入着现代审美诉求,将中国京剧的艺术魅力进行了最大化的呈现。全剧唱腔荡气回肠、故事扣人心弦,人物塑造生动凝练、舞美创意出奇制胜,最终呈现出美轮美奂的艺术风貌、展示出韵味悠长的中国意境。
迄今为止,《赤壁》已经上演了11轮,观演人数累计达到十余万次,成为国家大剧院久演不衰的经典院藏剧目,并且在中国文化界形成了独一无二的"赤壁"现象。有艺术评论家认为:"《赤壁》就是京剧界的好莱坞大片!不仅坚守住了京剧的传统,更引入了崭新的元素,是国家大剧院带给观众的一大惊喜!"正是由于《赤壁》的成功,国家大剧院还打造出了专门针对儿童观众的"少儿版"《赤壁》,使该剧成为传承京剧文化、推广京剧艺术的绝佳范本。2009年,京剧《赤壁》的精彩视频亮相美国纽约时代广场,在世界的窗口展现出中国文化瑰宝的动人魅力。

三国之赤壁 - 故事背景
《三国演义》不仅是较早的一部历史小说,而且代表着古代历史小说的最高成就。小说采用浅近的文言,明快流畅,雅俗共赏;笔法富于变化,对比映衬,旁冗侧出,波澜曲折,摇曳多姿。又以宏伟的结构,把百年左右头绪纷繁、错综复杂的事件和众多的人物组织得完整严密,叙述得有条不紊、前后呼应,彼此关联,环环紧扣,层层推进。
《三国演义》的艺术成就更重要的是在战争描写和人物塑造上。
书中亦刻画了近二百个人物形象,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、曹操、周瑜等人。
诸葛亮身为蜀汉丞相,是作者心目中的"贤相"的化身,他具有"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"的高风亮节,具有经世济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壮志,而且作者还赋予他呼风唤雨、神机妙算的奇异本领。
作为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,曹操则被塑造成一位"宁教我负天下人,不教天下人负我"的奸雄,既有雄才大略,又残暴奸诈,是一个政治野心家和阴谋家。
东汉末年东吴名将周瑜,因其相貌英俊而有"周郎"之称。周瑜精通军事,又精于音律,江东向来有"曲有误,周郎顾"之语。公元208年,孙、刘联军在周瑜的指挥下,于赤壁以火攻击败曹操的军队,此战也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。
而书中的战争场面的描写更显手法多样。其中,赤壁之战的描写被认为是波澜起伏、跌宕跳跃,使人读来惊心动魄,将史书上所没有的情节描写得十分细致。

赤壁怀古 - 剧情简介
汉献帝建安十三年(公元208年)冬。曹操八十三万水陆大军南犯。消息传来,东吴群臣惶恐,战降不一,吴主孙权莫衷一是。
诸葛亮舌战群儒,陈述利害;周瑜谋略在胸,历数胜算;小乔为靖国难,不惜挺身赴死……终于使孙权下定孙刘结盟,共御强敌的决心。
风云际会,赤壁鏖兵,英雄逐鹿,各领风骚。团结凝聚了力量,政治演化为智慧,军事上升为艺术。
孔明周瑜,草船借箭,火烧连环,百万曹军顷刻间灰飞烟灭。
孙刘联军欢庆胜利,诸葛亮却独立赤壁,酹酒祭江。
故垒西边,烟尘渐远。
多少英雄浪淘尽,万古长新是河山。

回望烽烟 - 经典场景介绍
第一场:铜雀兴兵
汉献帝建安十三年(公元208年)冬。
汉献帝带同文武群臣大开筵席,铜雀台下,一时笙歌乐舞,百戏杂陈。
而后,曹操到来。他"尊天子令诸侯",想要达成追穷寇,扫江南,踏天堑、纳四海、雄霸天下的野心。在曹操三两句话的逼迫下,汉献帝畏惧不已,无奈下诏南征。
诏令一下,曹操立即动身。点齐水路军马共八十三万后,曹操亲为统帅,以雄师百万之势,欲要南下剿灭孙刘,荡平江南。 |
俺曹操乱世中马踏蓬蒿,
讨董卓平吕布荡涤群枭。
追穷寇下江南庭犁穴扫,
踏天堑纳四海宇内称豪。
——曹操唱词 |
第二场:舌战群儒
密集的战鼓之声,预示着曹军就要逼近东吴的地界。另一边,东吴满朝文武窃窃私语,慌乱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。
文臣虞翻急急上前,"大事不好了!曹军又取了江陵!"这消息在群臣中炸开,群臣议论纷纷,吵成一片。众臣分为两派,文臣主降,武将主战,有的说"曹军势大,不如早降",有的道"水来土掩,兵来将挡"。
当群臣犹在"是降是战"的争辩中争吵不休时,锵的一声锣响,诸葛孔明步入殿中,他此番便是要说服吴侯孙权共御曹军。
接下来便是一场激烈的唇枪舌战。诸葛孔明言辞越来越激昂,指出曹军号称百万之众,但多为降兵败将,同时又不习水性,远途行军兵必已疲惫,一番话驳斥得东吴文臣张口结舌,武将轰然喝彩。
送诸葛孔明去馆驿休息之后,孙权依然犹豫不决,正欲问计于周瑜之际,这时心怀鬼胎的虞翻上前,指出周瑜近来羞愤成疾,是被曹操希望"揽二乔于东南"的狂妄言论所气。孙权听后勃然大怒。 |
离江夏一帆风直放柴桑,
弃了舟登上岸来至庙堂。
要凭我三寸舌驱雾清瘴,
说动那吴侯他共御强梁。
——诸葛亮唱词 |
 |
第三场:结盟定计
此刻,柴桑郡的都督府中,小乔正准备了酒饭欲去宽慰周瑜,存心挑唆的虞翻登门造访。
虞翻装作探访周瑜,实则是去挑拨小乔和周瑜的关系,指出小乔才是周瑜的病根,一番话说得小乔心中天旋地转,瘫倒在椅上。
小乔万般思量之后,决定舍身以保全周瑜名声。幸被周瑜及早发现,,而她与周瑜的对唱中,一番不输于男儿气节的唱词,既体现了小乔的善解人意,又说明了她对周瑜的情深意切。
二人的一唱一和正好被门外的吴侯孙权和孔明、鲁肃一干人听得一清二楚。大受感动的孙权终于决定孙刘结盟,共击曹操。孔明与周瑜意气相投,惺惺相惜,就连想出的以"火攻"破曹的方法都一模一样。 |
若讲和他说你畏敌苟安,
若要战他道你怒为红颜。
似这般教夫君仰天扼腕,
倒不如拼一死换得两全。
——小乔唱词 |
 |
第四场:泛舟借箭
在江北灯烛通明的曹军大营里,曹操正与众将在楼船夜宴。而在长江之南侧,周瑜与孔明正泛舟江上。当船离曹军大营越来越近时,周瑜开始抚琴,琴声借雾传递,更显清亮。曹操只道周郎风雅,江上鼓琴,以之为自己佐酒之乐。
而周瑜与诸葛孔明早已准备好一次"虚假"攻势:二人小船之后,二十只快船为一组,两组快船先后朝曹营驶去。曹操生性多疑,而且这大雾之中,曹操也不敢轻举妄动,又见周瑜亲自立于船头擂动战鼓示威,勃然大怒,下令调集全数弓箭手,登时万箭齐发!箭雨之后,船上的东吴将士齐声大喊:"谢曹丞相赠箭!"。曹操此刻才发觉上当,又悔又恨,但为时已晚。 |
神州逐鹿,豪杰驰骋,问华夏谁执禹鼎?
看今日,风云际会,赤壁鏖兵。
大江东去浪千重,多少英雄淘尽,
惟有我,千古留名!
——曹操、诸葛亮、周瑜唱词 |
 |
第五场:备战借风
曹军处"借来"的十万支羽箭,解了东吴箭矢不够之急。此时东吴的江边练兵场里一片欢快,东吴将士有的运送羽箭,有的练兵操练,周瑜、孔明和鲁肃登上观武台观看练兵。
这时,小乔率领各位文臣武将的女眷来到军中,送来征衣战袍,为东吴将士鼓舞士气。东吴军士对此大为感动,三军操练起来,军威雄壮。此时的西北风吹动旌旗猎猎作响,周瑜顿时笑容全无,忧虑的大呼"不好"!
周瑜所忧之事,诸葛孔明早已猜透,"欲破曹公,宜用火攻,万事俱备,只欠东风!"孔明心中早已有数,告诉周瑜,三日之内,浩荡的东风必定降临。 |
周公瑾鲁子敬且释愁衷,
山人我自有那天地神通。
你只管安排下硝磺柴苇,
三日内包你有浩荡东风。
——诸葛亮唱词 |
 |
第六场:火烧赤壁
曹操虽然狂妄,但也同样了解到铁锁连环战船的死穴——"船皆连锁,固然敌用火攻,分解不开,一焚俱焚。"听了曹操这一席话,曹操左右的将领顿时慌乱不已。曹操哈哈一笑,成竹在胸:"尔等看旌旗旗舞旗角飘南,这隆冬岂会有东风转蟠?"
正在曹操大笑之时,忽听风声猎猎,旌旗北飘,船头的大旗的旗角改变方向后"啪"的打在曹操脸上,风向变了。曹操顿时大惊失色。遥远的天际,泛起一线微弱的红光,俄而,红光越来越艳,那正是乘风而来的东吴的硝磺火船!
此时,周瑜、孔明意气风发,豪气千云的指挥军士拼杀,借着冲天的火势,杀得曹军人仰马翻。孙刘联军火烧连营,水天皆被染红。最终,八十三万曹军灰飞烟灭,曹操仅在少数兵将的护拥下狼狈不堪的逃走。
赤壁之战,孙刘联军大获全胜。但见诸葛孔明在三军庆功之余,站在赤壁矶头,
远眺滚滚长江,把酒祭江! |
一把火烧得他樯橹成空,
百万军顷刻间血染江红。
强梁梦尽付与千重浪涌,
将传奇留给那万古长风。
——周瑜与诸葛亮唱词 |
|
尾声:
故垒西边烟尘远,
赤壁排空浪如山,
多少英雄浪淘尽,
万古长新是河山。
皇都宏丽 - 场景写意
第一场:
金碧辉煌铜雀台
宫角垂檐
再现汉代古韵 |
|
第二场:
简约大气意境中
暗蕴一场唇枪舌战 |
|
第三场:
青竹帘幔,英雄美人
寥寥数笔营造江南气息
移动中的生死门
写照小乔微观内心 |
第四场:
一叶扁舟妙应艨艟大船
草船潜行于雾影
英雄谈笑于舟间 |
|
第五场:
万千兵将齐操练
百面旌旗画东风 |
|
第六场:
连环战船分崩离析
百万曹兵灰飞烟灭
深邃舞台再现横刀立马
火势漫天烧出鼎立三国 |
尾声:
大江东去浪淘尽
千古风流人物 |
|
|
|
|